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

[ 来自: 网络 | 时间:2006/4/6 10:09:00 | 浏览:2685 | 收藏本文 ] 【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首,该书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图书之一。在短短几年内,该书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发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10年的高速发展,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其作者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他就是管理学界“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
      彼得·圣吉于194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70年,圣吉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获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78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后,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斯(Chris Argyrols)、雪恩(Edgar Schein)等大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着力使系统动力学的要领简单化、通俗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发展出了影响世界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1983年,英国壳牌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全球500强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并将结果保密了15年后才对外公布。这份调查显示,这些非常成熟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30到40年,还不到常人寿命的一半;只有20家公司存活了200年以上,并且依然充满活力。
    调查发现,上述20家长寿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习力旺盛。而那些短命的公司都不知道怎么学习,在周围的世界环境、技术、社会等发生变化以后,依然按照老办法运作。虽然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方面应有尽有,看似风光十足,实则不堪一击。
       这项调查催生了后来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圣吉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使企业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也就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未来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只有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企业才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圣吉后来把这一研究写在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中。《第五项修炼》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依据,力求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修炼办法提供给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
       学习型组织对传统组织发起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的新型管理技术方法,是继“全面质量管理”(TQM)、“生产流程重组”、“团队战略”之后出现的又一管理新模式,被西方企业界誉为21世纪的企业管理圣经。主要内容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管理技巧,企业通过这些具体的修炼办法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
       圣吉还发现,要让组织保持旺盛的学习力,领导者需要有三种素质:激情、逆向思维和系统思考。他还通过这个案例推出了他的核心理论,即“支撑组织的学习能力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这三条腿共同构成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1994年,为了使“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管理方法更易于操作和推广,圣吉与合作伙伴总结编著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把在企业中组织五项修炼的操作方法、工具、程序的案例发表。接着,他们又推出了《第五项修炼——寓言篇》,以寓言故事的生动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系统思考与组织学习的构建。
       圣吉现在的身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深教授,也是该学院“组织学习与变革”团队成员,以及“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Organizational earning,SoL)主席。
       在众多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当中,圣吉算是与中国最有渊源的一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禅宗大师南怀谨先生旅美侨居3年。其间,圣吉经人介绍结识了南先生,并由南先生而爱上了东方文化。接着,他便拜师南怀谨研修中国传统禅文化,并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静坐修道,直到今天仍坚持不辍。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永远保持着旺盛精力,也使他对“修炼”一词有了深厚的感情。其成名作《第五项修炼》的英文翻译为The Fifth Discipline,“Disciplin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译作“修炼”,在意境上极为贴切。他认为这是蕴含东方文化的神来之笔。因为长期亲近东方哲学,他甚至打算用后半生的时间在中国和印度探索东方文化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