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用制度创新解决不规范用工问题 央视推行劳务派遣制初见成效

[ 来自: 网络 | 时间:2006/3/24 15:07:00 | 浏览:4311 | 收藏本文 ] 【

 用制度创新解决不规范用工问题 央视推行劳务派遣制初见成效   

    2003年以来,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电视台通过用人制度上的不断探索,尝试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引入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来。通过以人力资源外包——即劳务派遣的方式对原编制外用工进行公司化管理改革,以制度创新的方式解决了困扰电视台十几年的不规范用工问题,为电视行业乃至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经验。
制度性瓶颈给电视事业发展形成制约
    作为全国电视行业龙头的中央电视台,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间,播出频道从3个发展到16个,日播出时间从几十个小时猛增到329小时,电视信号基本覆盖全球。同时,电视产业也取得了骄人战绩,形成了电视事业、产业两翼齐飞、互为支撑、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良性循环局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电视台在用人上受国家编制政策的严格制约,编制政策具有极强的刚性特点,在政策调控上也具有很强的宏观性,不大可能按照某一单位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微观、即时调整,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电视台的用人自主度,使电视台难以根据组织规模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数量,造成了“想用的人不能用,想辞的人辞不掉”的怪圈。在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最为迅猛的15年间,中央电视台的人员编制仅仅增加了470人,人力资源支撑与事业发展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就连“焦点访谈”等品牌栏目,也是在没有人员编制、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开办的。
自下而上的自发性解决措施——编制外用工
    事业发展需要人,编制政策又无法解决,怎么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一些栏目、部门开始以编制外用工的方式从同行业其他单位或社会上引进人员。1992年,在中央电视台内工作的编外人员大约有200多人。1997年,增加到2513人,1999年,又猛增到4007人。截止到2003年5月,在台内工作的各类编外人员总数达到了7142人,是编制内人员的2.85倍。
    编制外用工是为了适应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中央电视台发展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用工方式也给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人随意性较大,用工不规范。在各种编外人员中,有经台人事部门批准后聘用的,也有各部门或科组、栏目自行聘用的,非常混乱。这些编外人员游离于国家劳动政策法规之外,无法与事业体制的电视台确立劳动关系。编外人员来源复杂,用工数量和标准不统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2003年,中央电视台各类编外人员中,将近70%是各部门自行招用的。
    编外人员报酬发放不规范、不透明。根据国家规定,央视事业编制内人员的经费可从国家预算中列支,但是对于编制外的临时人员,其报酬无法通过这一渠道支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栏目、部门通过支付稿费、劳务费或报销票据等为临时人员支付报酬。
    编外人员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由于这些人员不在国家编制之内,不能按照编制内人员的待遇享受退休、医疗等福利。同时,由于中央电视台不是企业,不能为编外人员上保险,编外人员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因而在社会保障这个问题上,编外人员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编外人员中党(团)员的党(团)关系既不能转入台里,又不能长期搁置在原工作单位,不能按照党(团)组织的要求参加组织活动,甚至出现了长期不能正常缴纳党、团费,参加组织生活的“半脱党(团)”现象。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中央电视台的编外用工方式已经成为困扰电视事业发展的重大阻碍,急需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到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管理办法,达到既规范管理,又促进发展,又维护权益的多重改革目标。
以劳务派遣制度为主渠道,建立规范、高效的用工新机制
    经过调查研究,中央电视台决定以公司化管理为基本方式,以劳务派遣制度为主渠道,进行编外人员管理改革。劳务派遣制度,即劳务派遣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务人员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是劳务关系,派遣员工与人才服务机构则是一种劳动关系。
    自2003年12月25日到2004年10月,全台15个中心(室)所使用的5684名编外人员与北京中视汇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书》,成为北京中视汇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签约员工,再由该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委派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他们在台内被称为“派遣人员”或“企聘人员”,中央电视台由此而成为目前国内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规模最大、人员种类最多的组织。
    中央电视台所进行的编外人员管理改革的直接动力是在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主动应对国内外媒体的强力冲击,为继续保持并提升人力、资金、品牌、频道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进行的自主变革。
    通过编外人员管理改革,推行劳务派遣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困扰中央电视台十几年的用工制度上的无序、混乱状态,有效地整合了电视台的人力资源,提升了电视台的人事管理水平,实现了保障权益、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的改革目标,为深化宣传改革、促进事业发展和产业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首先,保障了三种权益。一是从制度上保障了电视台作为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二是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编外人员的劳动权益,实现了保障权益和规范管理的双重目标;三是解放了电视台内各部门的现实生产力。制定实施的《中央电视台编外人员管理办法》,为业务部门进行编外人员招聘、业绩考核、奖优罚劣、辞退提供了制度依据。
    其次,理顺了三种关系。一是理顺了法律关系,编外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起平等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公司与电视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法律意义上讲,电视台与派遣人员没有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二是理顺了用工关系,与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后,编外人员是派遣公司的员工。电视台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关系的一方。三是理顺了管理关系,劳务派遣公司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编外人员进行管理。电视台承担与劳务派遣公司所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所规定的管理责任。
    其三,调整了两种结构。一是调整了人力资源结构。通过编外人员改革、裁减冗员,中央电视台编制内台聘人员在全台总人数中的比例由26.52%上升到36.17%,台聘人员的危机感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调整了人才结构。编外人员结构明显优化。通过改革,技术业务骨干和编播节目一线人员比例明显提高,从事辅助工作的编外人员比例明显下降。编外人员的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都有非常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