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学士后”职业培训掀热潮

[ 来自: 网络 | 时间:2011/8/11 13:56:00 | 浏览:3797 | 收藏本文 ] 【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始终徘徊在月薪3000元左右。而与之相比,从技校、职校毕业,具有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资格的技能性人才的平均月薪却在不停上涨。沪上人才结构的变化,使得一些具有本科学历的学士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接受职业培训。

  热门种类

  紧缺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指导师姜怡佳认为,由于沪上大学众多,加上连年扩招,使得人才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人才市场处于磨合和调整期,技能性人才较为紧缺,而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工作经验普遍不足,这就使得他们的就业形势反而不及兼有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农民。对此,她表示,由于现在大部分高校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际技能培养阶段,因此针对应用型人才较受欢迎的现状,一些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培训,补足自身在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这并非是“回炉”,而应该说是一种“充电”。只要参与培训是建立在对自身特点的分析基础上,就应该予以鼓励和提倡。

  据调查,过半沪上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非常正常,这表明在这个群体中,轻视劳动、鄙薄技能的观念正在逐渐弱化。但在接受“学士后”的职业培训,却仍少有人选择到技校、职校学习车工、钳工、汽修、速录等技能,并不像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他们中的87.9%都仍然怀有成为高级白领的梦想,将紧缺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第一选择,而接受培训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转行”、“升职”和“增强职业竞争力”。对此,姜怡佳表示,这表明“职业社会地位”对具有本科学历的从业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择业因素。

  以IT培训为例,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陆毅就透露,近年接受平面设计、软件开发、网络管理等课程培训的学员中“学士后”的比例大大提高,其中有不少专门为了参加长期培训课程而辞职。“现在,‘学士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为此机构还专门开发了针对他们理论基础较强、实践经验较弱特点的IT培训课程,更有目标性地弥补短板。”

  陆毅表示,相比学历较低的学员来说,“学士后”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并且择业的目标也相对明确,在通过培训、取得认证后,求职成功率能提高不少,也更受企业欢迎。而在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市场上,也有类似的现象,只是“学士后”们通常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提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拓宽职业上升的渠道和空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学士后”之所以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中成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主要源于两大因素:其一,他们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工作需要,需要具备一技之长;其二,则是为了发展全新的职业路径,增强职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补给品

  人力资源经理Jessica表示,如今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每年校园招聘结束、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她总是会收到来自各个部门的投诉,抱怨很多新人只懂得书本知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很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偏重于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就成为弥补高等教育不足的一个突破口。

  在如今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市场中,“学无止境”无疑是一句至理名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为“学士后”职业培训市场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而愈发激烈的职场竞争则是催生火红市场的养分和肥料。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不再意味着万事大吉、一劳永逸,而是社会课堂的开端,需要根据社会、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接受培训和自我学习,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课程由于致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越来越受欢迎。

  职业指导师姜怡佳认为,虽然“学士后”职业培训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就业风险,但却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如果能够通过培训,更好地获得一项技能,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谋得一个好职位,将会对个人的中长期职业规划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