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河北三大帮扶措施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来自: 网络 | 时间:2011/3/28 10:44:00 | 浏览:3651 | 收藏本文 ] 【

        3月17日,在河北省元氏县天宇轮胎厂工作的农民工李广波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1500多元,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多亏参加了政府部门组织的对接培训,帮助我们走上了就业岗位。”

  河北省通过3大帮扶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转移。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经有1410.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跨行业就业,比年初增167.8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8亿元。

  河北省人社厅厅长付文才告诉记者,河北历来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其看成是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在全省范围内采取了3项综合性措施促进该项工作。

  其一是以健全机制保障就业。为做好就业工作,河北省从完善制度入手,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完善机制保障就业。一是就业资金投入机制。全省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一般财政收入1%的比例,安排就业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就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时期,河北省共筹集、争取就业专项资金102亿元,支出11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就业工作,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并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扩大到了自主创业农民。2010年河北省全年累计放贷28亿元,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完善基层服务体系。采取增加编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充实工作队伍。承德、张家口、邯郸在所有行政村聘任了专兼职劳务信息员。三是完善就业专项服务。2010年,河北省各级人社部门共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3600余场次,提供用工岗位5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1.5万人。四是强化维权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非法中介行为。推行简易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1%,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138.9万人。

  其二是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能力,河北省近年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协调联动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政府以各类培训计划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沧州市将7所技工学校、148所民办培训学校、87个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进行整合,形成年培训3万人的劳务培训网络。二是结合当地特色抓培训。保定市推行“转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邢台市结合当地自行车、电缆、羊绒、棉花和服装等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三是开展订单培训。承德市与北京松下、诺基亚首信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定点培训关系。唐山市建立培训“自选超市”,滦县、滦南县与省外多家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培训后输出6000多人。去年河北省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6.15万人,完成全年80万人培训任务的120.2%。

  其三是以岗位对接引领就业。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河北省主动出击,搞好对接,用岗位对接引领就业。2010年全省有组织输出291.4万人,占输出总数的38.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一是对接京津。全年三次组织召开京津冀劳务协作情况通报分析会,在巩固原有86个劳务输出基地县(市)与京津合作的基础上,新认定了20个京津市场急需的家政、保安输出基地县(市);先后组织690余家用人单位到河北省有关市县开展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5.5万人。二是对接项目。石家庄市紧抓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机遇,加强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工对接;廊坊市加强与重点项目对接,坚持在项目审批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三是定向输出。张家口市不断扩大输出基地规模,累计向省外输出60多万人次,长期稳定在外的务工人员达40.39万人。四是开拓新市场。衡水市在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地举办或参加劳务推介洽谈活动,被500多家用人单位确定为劳务基地。